开馆两年的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如何在香港讲好中华文化和文明互鉴的故事?未来将如何加强与内地和全球的交流与合作?8月4日,上海报业集团国传人才训练营成员参访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与馆长吴志华博士热烈讨论。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位于香港西九文化区,2022年6月开馆,设有固定陈列和临时展览,主要展示故宫博物院藏品。虽然“年轻”,但截至今年7月,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已和故宫博物院合作举办10个展览,并且正与世界各地的艺术机构开展广泛合作。今年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还将和法国凡尔赛宫共同推出特别展览,致敬中法建交60周年。
“将中国文化和世界文化结合起来”
“博物馆策划的关键是怎么说好中国传统文化的故事,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也很重要。”吴志华表示,一方面,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有自身的定位,可以结合香港自身优势,对传统文化进行独特诠释,为博物馆文化内涵输出创新表达。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配备了一支全球化的人才团队,能够熟练运用多元化的叙事方式,吸引全球受众。另一方面,香港眼光和香港视角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基础,“看待不同文化有助于对中国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吴志华说。
正在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举办的“法国百年时尚——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服饰与珠宝珍藏,1770-1910年”特展,正是中外文化互动的真实写照。漫步幽暗的展厅,法国18世纪华美的宫廷礼服在精心设计的灯光下,似乎在无声诉说一段段法兰西往事。一件件别出心裁的服装、配饰和珠宝,也将法国百年时尚演变对全球设计的影响娓娓道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此次从巴黎装饰艺术博物馆140万件藏品中精选出最具历史价值的法国时装精品,首度在亚洲展出,解开百余年变迁中的法国时尚密码。
移步至其他展厅,观众则可以一览中国古代宫廷服饰和珠宝,在对比中体会中西服饰文化的各自特征与相互影响。“这让不同地区的观众了解到原来文化不是单一的、封闭的,通过博物馆的交流可以形成新的认识。”吴志华说,过去展览往往秉持各自的观点,但如果增进对话,将东西方观点结合起来,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科技与社交媒体助力博物馆叙事
展览的“出圈”离不开社交媒体的助推。目前,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已在微信、小红书等平台开设账号,提供展览资讯和观展指南。吴志华表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将深入研究社交媒体传播趋势,更好讲述场馆故事,促进线上与线下热度的相互转化。
在技术端,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亦在不断尝试。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已上线“虚拟博物馆”,使观众可以在网上360度地体验当前及过往展览,领略艺术与建筑之美。观众亦可在展览现场通过交互技术,沉浸式体验展品背后的时代。在“法国百年时尚”特展中,访客还可以虚拟“试穿戴”历史长河中的精美服装、配饰和珠宝,亲“身”体验时尚潮流的演变。
吴志华感叹,内地博物馆在技术上的率先尝试为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提供了动力,将科技与艺术相融合,更好地服务参观者。他透露,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正在与大学展开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合作,将先进技术用于藏品管理、文物修复和展览中。未来,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希望用好现代化的方式,对艺术作出生活化的表达。
西九文化周明年来沪,沪港合作前景广阔
吴志华透露,目前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50%以上的客流来自内地及国外,许多来自北京、上海和大湾区的内地旅客专程到馆参观,凸显了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在香港经济转型中的独特作用。除了与故宫博物馆的长期合作,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还在筹办更多具有城市特色的专题活动。
在吴志华看来,上海不仅在文化上与香港联系密切,更在区位上与香港互补。他介绍,明年夏天,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计划在上海举办“西九文化周”,将在香港广受好评的视觉艺术、戏剧呈现给上海观众,促进两地文化的相互借鉴。这一创举有望推动两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交流合作。
旨在面向香港及全球游客讲述上海故事的“上海文化周”,已在香港文化中心率先落地。“上海文化周”由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中心合办,一连多日为观众带来精彩的戏曲和音乐演出,展示海派文化魅力。两地接连互访举办文化周,彰显了沪港两地互联互通、优势互补的合作格局。
上海报业集团对外事务部主任夏俊和新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汪莉代表国传人才训练营,向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赠送新民晚报文创纪念品。其内容来自已故画家黄永玉先生2022年所作《热闹的价值》。黄永玉先生是新民晚报“夜光杯”的老友。2022年正值新民晚报复刊40周年庆,黄永玉先生将1979年创作的诗歌《热闹的价值》稍作改动,加上副题,提笔写下一幅小楷作为贺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