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针对投行IPO撤否情况的监管力度进一步加强。继首批16位D类保代名单公示后,中国证券业协会(下称:中证协)正式首次公开保荐代表人撤否情况。
截至9月23日晚间,共有8720名保代的撤否信息可以查阅。这也是证券业有史以来首次官方集中展示保代撤否情况。其中,1589名保代没有撤否项目,1039名撤否率为100%,499名撤否率为50%。5128名保代没有项目因此未披露撤否比率,占比高达59%。
来源:中证协网站
需要明确的是,撤否项目和上市项目数量仅包括沪深北交易所各板块实施注册制以后的保荐项目,协会统计的撤否比率计算公式为:(撤回项目数量+否决项目数量)/(撤回项目数量+否决项目数量+上市项目数量)。
有资深投行人士认为,“此前,撤否情况的统计仅限于券商投行,没有记录保代个人的数据。现在,中证协要求上报保荐撤否项目,这意味着保代个人的撤否信息将受到更多关注。”
有投行人士对此进一步向界面新闻解释,“撤销IPO材料的原因复杂,不仅涉及投行保代,还可能受到市场周期、财务状况和发行人战略规划的影响。尽管一些实力较强的投行撤否案例较多,但这并不直接反映其项目处理或专业水平的问题。”
他指出,“保代的撤否比率可能因单一项目而达到极端值,因此评估其执业水平时,应综合考虑执业记录和项目数量,而非仅依据撤否比率。总体而言,市场和外界应全面评估保代的执业表现,避免仅凭撤否次数作出判断。”
“通常情况下监管机构会特别关注那些撤否率高、问题频出的保荐机构提交的IPO项目。但随着对保荐代表人个人撤否记录的统计,那些撤否率高、风险多的代表人提交的项目也会受到更多审查。这意味着,企业若选择撤否率较高的保荐代表人,可能会面临更严格的审查。因此,企业可能会避免选择这些代表人,而代表人也会努力降低撤否率,以在项目竞争中保持优势。”上述行业资深人士表示。
一名券商合规人员告诉界面新闻,“在当前严格的IPO监管和提高的新股上市标准下,IPO项目的撤销和拒绝率有所上升,增加了项目失败的风险。因此,那些手头有更多IPO项目的保荐代表人可能会面临更高的项目失败概率,而此类保代业务能力往往更为出色。”
对此他提醒道,“新修改的规定要求投行对项目撤否情况进行评估,能促使保荐人更加关注项目品质,并在项目选择初期就采取更谨慎的态度,减少过度包装。”
据界面新闻此前报道,在严把IPO“入口关”“申报即担责”等政策调整下,2024年上半年项目撤否数量激增。机构撤否率方面,Wind数据显示,截至6月30日,上半年股权融资撤否家数共366家,其中291家为IPO撤否,75家为再融资撤否。
从保荐机构来看,保荐家数多的券商撤回数量也多,“三中一海”撤回数量均超过20家,撤否率超过30%。其中,中信证券撤回数量最多为44家;中信建投证券次之,撤回数量33家;中金公司、海通证券分别撤回26家、23家。
整体上看,60家券商平均撤否率超过50%。其中,世纪证券、西南证券等11家券商撤否率达到100%,中原证券独家保荐的6家均全部撤回;平安证券、首创证券4家保荐项目撤回3家,撤否率75%;开源证券、中德证券等12家券商撤否率均超过50%。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