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重建显微外科中心主任章一新教授团队正在开展一项临床实验,通过“颈部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来改善重度阿尔茨海默病。
阿尔茨海默病(简称AD)常常被人称之为老年痴呆症,是一种进行性、多因素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多表现为记忆力、认知功能下降,随着疾病进展会出现语言功能障碍、行为异常以及精神症状等,最终丧失独立生活能力。
上海九院整复外科章一新教授团队为患者开展手术。受访者 供图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报告2024》指出,2021年中国现存的AD及其他痴呆患病人数达1699.0827万例,全国各省及直辖市的AD及其他痴呆发病率为90.8-326.4/10万,2021年,中国AD及的患病率为1194.2/10万,死亡率为34.6/10万。
“当前,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可选的治疗手段极为有限,主要采取药物治疗,用于轻度阿尔茨海默病为主,而对于一些重度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来说,大多只能靠精神类药物缓解症状,且需要长期吃药。”章一新近日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其团队经过动物实验、伦理审批等一系列流程,从2024年4月开始启动一项临床研究,利用显微外科技术进行淋巴重建,改善脑淋巴循环回流,即通过颈部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用局部引流作用以及促进淋巴系统功能的全身效应,改善脑淋巴回流,加速大脑代谢产物——病理性蛋白排出大脑,并据此延缓大脑的退行性改变及阿尔茨海默病症进展。
章一新透露,此项术式背后的理论基础是前期国际研究团队针对脑淋巴循环的相关研究。2015年弗吉尼亚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系Jonathan Kipnis团队于国际顶尖期刊《Nature》首次提出并完整描述了脑内淋巴管结构与功能,对理解神经退行性和神经炎症性疾病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多项科研实验发现,脑内淋巴管特征与外周淋巴管相似,脑淋巴管负责脑脊液回流并最终注入颈深淋巴结。此外,该团队又于2018年在《Nature》发表后续研究,阐明了脑膜淋巴系统与AD之间的关系。研究阐述了脑膜淋巴功能受损会减慢脑脊液大分子的血管旁流入和脑脊液大分子的流出,并诱发认知障碍。使用促淋巴细胞因子处理老年小鼠,可增强脑脊液大分子的脑膜淋巴引流,改善大脑灌注以及学习和记忆能力,而破坏阿尔茨海默病转基因小鼠模型中脑膜淋巴管,进一步加剧了脑膜中的淀粉样蛋白沉积。
此前,章一新团队已分别于小鼠及大动物模型上验证了脑脊液-脑内淋巴循环-颈深淋巴结的回流通路。结合国际研究报道以及本团队前期验证,为颈深淋巴结/管-静脉吻合术治疗阿尔茨海默病打下了理论基础。
“今年2月,我们通过严格的伦理审核,开展了一项前瞻性、单中心的探索性研究,招募了50-75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这些病人为重度阿尔茨海默病,以记忆力减退和情绪障碍为主要表现,部分患者有严重的淡漠情绪或其他精神行为症状,表现为木僵、自言自语等。”章一新说,经MMSE评估量表评分在15分以下,无法通药物来进行治疗,在完成系统评估、排除了包括脑出血在内的高风险因素后予以招募入组,其中也有患有其他如帕金森病等合并症的患者,目前我们已经招募到30多名符合条件的患者,总共有10人已经完成了手术。
64岁赵老伯是临床试验参与者之一,他的记忆力下降持续10多年,从2014年开始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近事遗忘、丢三落四同时伴随性格改变,颅脑磁共振检查提示老年脑改变,伴有3级海马萎缩,PET-MR及脑脊液检查显示颅内大量病理性蛋白沉积,诊断为阿尔茨海默病,从2021年,由于患者母亲去世后,他的记忆障碍明显加重,记忆困难且无法处理部分日常生活事物,情感淡漠,近一年来签字能力逐渐遗失,随后加入到这项单中心临床研究,实施了颈深淋巴结/管-静脉吻合术治疗。术后,他在识字、画图、读数以及生活自理等行为能力方面大有改善。
“从目前10名手术患者的随访情况来看,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不同症状改善,一半以上患者症状有明显改善,随访时间最长的一名患者术后已有5个月。”章一新说,当前,患者招募仍然在继续开展过程中,所有的患者在历经手术治疗后,都将进行持续1年半的随访观察,最终评估其治疗的有效性,“我们也希望在这个新兴的外科治疗领域可以取得突破,让我们行动起来,点亮记忆之光,为造福庞大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贡献力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