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劳士 / 文 这两天,围绕住建部提出的 " 房屋养老金 ",社会上讨论得很热烈。老百姓最关心的是,这笔钱从哪来?尤其是需不需要个人掏腰包?为此,住建部官网组织了一批解读文章,重点是新制度不会增加群众负担。
解读中援引了住建部长倪虹的发言:十几年后,我们八成的房子都要进入 " 中老年状态 ",因此需要 " 像汽车保险一样建立房屋的体检和保险制度 "。具体来说,房屋养老金分个人账户和公共账户两个部分,其中个人账户是业主缴存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此前是房屋交易中的常设制度,针对住宅公共部分进行维修改造;而公共账户由政府负责建立,主要通过地方财政和土地金等方式筹集,用作房屋的体检和保险。
看上去,政策的出发点是好的。不过,一些朋友仍然有疑问:
第一, 既然过去已经建立住房专项维修资金的制度,为什么还需要新建立公共账户?
一位在住建部官网撰文的专家称,我国建立了由商品房购房者按照建安成本 5% — 8% 缴纳住宅维修资金的制度,但数量十分有限,已难以满足房屋安全维护和老旧小区更新的需要。
而这种说法到底对不对呢?据经济观察报报道,相比于大量老旧房屋失修的情况,截至 2020 年,中国大概有万亿级的住宅专项维修资金,很多是趴在账上动不了的。现在情况怎么样,可能也差不多。
动不了的原因大概有三个,一是业主取得共识难,二是有关部门审批难,三是很多小区的维修基金是一笔糊涂账。《经观头条 | 唤醒沉睡的 " 小金库 " 一万亿公共维修基金如何为民所用》这篇文章中有详细的解读。
而更严峻的问题是,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主要是存缴在商品房小区账户上。而我们国家还有大量的非商品房,俗称公房,即是由国家以及国企、事业单位投资兴建的住宅。这些房子房龄普遍超过二三十年,很多根本就没有这笔专项资金,而它们恰恰是最需要维修的。
第二,危房、老房急需筹资修缮和更新,新建的公共账户管用吗?
从官方解读看,原来的个人账户的钱可以用于房屋维修,但是专项资金,应该专款专用,想必不可能拿新小区的专项资金去修老小区吧?而新建的公共账户里的钱,目的是用于预防而不是维修,你可以去给房屋做所谓的体检、买保险,但是谁出维修的钱呢?并且从常识上讲,在维修、房屋体检、保险这几项支出当中,维修应当是大头。因此,房屋养老金的改革,怎么解燃眉之急,现在看还是个问题。
第三,老百姓怕交钱,但是公共的钱就一定好筹吗?现在各地财政吃紧,而土地收入更是连年锐减,今年上半年全国土地收入 1.53 万亿元,比五年前下降了 1.14 万亿元。有些地方甚至由公务员贷款给自己发工资。这样的基本面下," 让地方财政补贴一点、土地出让金归集一些 " 的难度可想而知。
进入存量房时代,重视房屋养老问题,防患于未然,探索建立长期有效的管理制度,当然是有关部门的职责,也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可是在当前环境下,相比于建立所谓公共账户,通过改革激活存量维修资金,似乎更具有操作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