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由上海市总工会主办的上海工匠创新成果展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开幕。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从现场获悉,本次展览以大国工匠、大国工匠培育对象、上海工匠创新成果、上海职工优秀创新成果特等奖和一等奖项目、近两届上海市优秀发明选拔赛金奖项目为主要展示对象,精选包含45名工匠在内的100个项目、58组实物模型入展,呈现在上海城市发展中“上海师傅”们对技艺的执着追求、对创新的不断探索。
8月23日,上海工匠创新成果展在上海市工人文化宫开幕,图为航天展区。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陈悦 图
自2016年启动上海工匠培养选树千人计划以来,上海至今已选树培育783名“上海工匠”,还有3000余名各地区行业工匠。他们的创新成果创造了许多“世界第一”和“中国奇迹”。本次展览中,就有全球首套100兆牛力标准测力机、全球首个一体式铝硅拼焊热冲压零件、120余件国产化替代精密零部件、北京冬奥会国家雪车雪橇赛道、上海国际马术中心场馆等一系列工匠创新成果。
上海久事国际马术中心模型、屋面一体式开合灯架模型
展览开幕当天,不少劳模工匠来到现场讲述创新成果背后的故事。在上海久事国际马术中心模型前,设计师之一、来自华建集团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的上海工匠范一飞,现场分享了场馆设计中的思考。为了做好这个项目,他和团队前后投入7年时间,从一名马术“小白”成长为行业专家。通过全球首创的屋面一体式开合灯架等技术创新,实现全时段赛事及高清转播要求,让今年5月举办的上海浪琴环球马术冠军赛首次具备了夜场比赛与直播条件,并向全球直播。马术中心的投入使用,使上海成为国内唯一集国际顶级马术赛事与符合国际标准的永久性马术专业场馆为一体的城市。
上海工匠李亮和同事们开展了安检人工智能辅助判图研究。
民航安检的质量关系着旅客出行安全,安检的效率则影响出行体验。近年来,旅客流量增大和各种新型违禁品的出现,给机场安检工作带来较大压力。上海工匠、上海机场(集团)有限公司浦东国际机场安检护卫保障部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李亮,和同事们共同开展了安检AI智能辅助判图研究。通过应用“AI智能辅助判图”+X光机图像采集归档平台,建立拥有20000幅典型图像案例的《现场X光机图像库》,通过对现场旅检、行检实时过检图像的采集,不断训练AI智能判图,极大提升了旅客的过检速率。“一般开机员判图需10-15秒,技能水平好的需要8-10秒,而AI对单幅图像的判图时间仅需3秒。”李亮介绍,目前浦东、虹桥两大机场均已应用AI判图。
新时达桌面机器人(中间)和控制器(右)
新时达机器人带来了桌面机器人和控制器。上海工匠、上海新时达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技术中心主任陈伟介绍,这款桌面机器人臂展900厘米,负载700公斤,主要用于3C行业生产中抓取、搬运物品,旁边的控制柜相当于机器人的“大脑”,是该公司最新推出的第四代控制柜,也是全球最小尺寸的控制柜,比上一代控制柜在尺寸上缩小了70%。该企业自2011年转向机器人研发,目前新时达机器人实现了异步电机、永磁同步电机、同步磁阻电机的无速度传感器矢量控制;攻克了伺服系统自整定技术、全频域振动抑制技术等十余项伺服控制关键技术;研发出低频抖动抑制技术,解决了工业机器人低频抖动的业界难题。
上海市总工会介绍,本次展览设置两大展区、六大板块。其中,两大展区为“大国工匠”创新成果展区和上海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展区。六大板块中,第一板块是“大国工匠”创新成果展示板块,重点展示王曙群、杨戌雷等9名大国工匠及姚启明、庄秋峰等11名大国工匠培育对象的相关事迹和创新成果展品。第二至第六板块是上海职工优秀创新成果展示板块,聚焦“(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用制造业服务业两融合+数字化绿色化两转型、三大先导产业、六大重点产业、四大新赛道、五大未来产业这5个板块,展示以上海工匠为代表的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人才的获奖项目成果,以及“海派工匠”“上海师傅”为上海奋力交出“五个中心”建设新答卷作出的积极贡献。
本次展览将持续至2024年9月15日,市民可前往西藏中路120号市工人文化宫免费观展(每周一闭展)。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